单县一中始建于1951年,近七十年来,由最初的披荆斩棘,艰辛创业;再到度过浩劫,迎来发展春天,再到新世纪屡创辉煌,无不体现着一中人的豪情抱负。这里有呕心沥血、殚精竭虑、点石成金的老师,这里有朝夕相处、互帮互励、情同手足的同学;这就是为国家、为社会培养近十万学子的单县一中。
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一中人在县委、县政府和教育局的领导下,紧扣时代脉搏,抢抓机遇,迎难而上,唱响了“教研兴校,质量强校”的最强音,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一中教育已成为全校教职工的共识。
一、迎接改革春天,恢复教育发展。
1976年,拔乱反正后,教育迎来了第二个春天,单县一中又开始生机盎然、春色满园。师生们被长期压抑的积极性迸发出来,教师认真教、学生用心学的浓厚教、学氛围很快形成。学校发扬以老带新的传统,新老教师结成对子,老教师对新教师进行“传、帮、带”;积极开展教学研究,相互切蹉,相互促进;鼓励教师努力开展业务学习和在职进修,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。
从1978年到八十年代末,是学校从恢复到发展的十多年。由于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,恢复了学校的优良传统,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。为社会主义建设一线输送了一大批有理想、有道德、守纪律、有文化的建设者,向大中专院校输送了两千多名新生,他们已经成为祖国四化建设和家乡振兴的主力军。
难忘排排青砖绿瓦
二、修订制度章程,规模质量并举。
在上世纪九十年代,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,全市教育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学校也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。学校逐年扩大招生规模,修订了校训及校风、教风、学风,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,向科学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的目标迈进。1994年,学校制定了关于全面发展的《“4321工程”规划》,明确要求搞好领导班子、师资队伍、学校设施、民主政治“四个建设”,建好学园、花园、乐园“三园文化”,深化管理、教学“两项改革”,实现在五至七年内办成全区乃至全省一流学校的“一个目标”。学校全面实施这一规划,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新形势、新要求不断予以调整充实,致力于办学条件标准化、教育思想现代化、学校管理规范化、学生素质优良化。
学校抓住机遇,锐意进取,硕果累累,业绩辉煌。至九十年代末,学校规模已拥有55个教学班,其中49个高中班,为“文革”前的四倍多。完成新建校舍2800多平方米,为“文革”前的三倍半,且全部为高标准楼房,内部设施得到了很大充实和改善;教育思想、师生素质、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也都有了很大提高,在学校规范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绩,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,提前实现了《“4321工程”规划》目标,并为新世纪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学校办公楼
读书长廊
三、新世纪新机遇,新思维新收获。
面对新世纪知识经济、信息时代的到来,单县一中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进入二十一世纪,迎来了大跨越,大发展。
一是理念更新。站在新世纪,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,学校以“高质量、有特色、现代化、建设地区领先、全省一流学校”为目标,提出了“以人为本、依法以德治校”的办学理念,努力构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。
二是规模扩大。学校规模扩大为四个校区,由每个年级12个班,发展到每个年级50个班,在校学生过万人,教职工也由原来的不足百人,发展到近七百人,每年三四十名新教师被充实进来。
西校区
东校区
南校区
湖西校区
三是育人创新。学校秉承“立德树人”的办学思想,追求真教育、大德育、强智育。要让学生做一个健全的人,有良好的心理素质;做一个和谐的人,学会与人相处;做一个能适应社会需要和发展的有用的人,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培养做事的本领;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,树立崇高理想,端正学习态度,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。学校以终身教育为目标,重视对学生人格、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,鼓励创新,发展个性,完善人格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。
四是成绩斐然。学校办学规模扩大的同时,高考更是连续十多年夺取全市冠军,高考本科升学人数逐年上升,涌现出多名省市文理科状元;清华、北大、人大、复旦、浙大、中国科技大等著名大学都有单县一中学子的身影;实现了全市领先、全省一流的目标,成为享誉齐鲁大地的知名学府。
进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,我校又迎来新一轮的长足发展。在2014年高考中,有四人被清华北大录取,多名同学被浙江大学等名校录取。2015年高考中,在全省招生人数大幅缩减的背景下,我校高考本科录取率仍位居全市之首。在2016年重点本科、本科人数都打破一中高考记录的基础上,2017年,李博、于向前同学被清华大学录取,其中李博同学获得全市理科状元,八十多名同学被复旦大学等名校录取,高考名牌和重点本科录取均取得了较大突破。
2018年,谢亮同学考取了清华大学,王珺、袁悦两位同学被复旦录取,另外部分考取重点名牌大学的还有:上海交大2人,浙江大学2人,南开大学、天津大学、北京理工、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厦门大学、四川大学、中国农业大学、湖南大学、东北大学也分别有2名同学录取,同济大学、国防科技大学、重庆大学、中南大学各4人,哈尔滨工业大学、中国海洋大学、吉林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分别5人,大连理工大学6人,山东大学24人,山东大学威海分校8人,中山大学、电子科技大学、华南理工大学各1人,空军飞行员4人等等。合计本科上线突破2300人,实现了高考名牌录取、重点本科录取和本科上线人数的重大突破。
学校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特长,打造文体名校,特别是篮球、排球已成为我校的优质特色项目,2014年,在山东省第23届运动会中,单县一中男排代表菏泽取得了5块金牌,占市金牌总数的三成,也实现了菏泽市集体项目参加省运会金牌零的突破。樊董伟老师被评为菏泽市劳动模范,一中被授予竞技体育先进单位,单县被授予竞技体育先进县区。2017年,一中男排取得了省锦标赛和冠军赛第三名;在省中学生锦标赛中拿到了亚军;在全国中学生联赛中获得了第六名;在全国中等城市青少年的比赛中,更是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。2018年,排球队又顺利打进了第24届省运会排球决赛,并在今年7月21日结束的山东省“中学生排球锦标赛”上勇夺冠军,获得了市教育局的贺信嘉奖。
男排在第二十四届省运会上勇夺冠军
回顾单县一中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历程,我们感慨颇多。几代一中人,历经坎坷,艰苦创业,前赴后继,勤耕不辍,把一个曾经是荆棘遍野、荒冢累累的荒凉之地,建造成为一所融学园、花园、乐园于一体的“高质量、有特色、现代化”享誉齐鲁的育人园地,成为鲁西南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。近十万学子从这里展翅翱翔,遍布大江南北、五洲四海,以母校赋予的才智在各自的岗位上,脚踏实地,勤勉开拓,为祖国建功立业,为家乡做出了贡献,为母校赢得了荣誉。
东校区教学楼
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迈步从头越。现在是单县一中突破瓶颈、长足发展的关键时期,我们相信,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魄力,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,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,以一校四区的集团化教育模式为基准,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,大力推进素质教育,进一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,进一步拓展德育工作渠道,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、开拓创新能力,促进学校教育工作高效和谐发展,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,定能把我校建设成为市内领先、全省一流、全国知名、有底蕴、有风格、有特色的名校。
荟萃湖
上一条:我校樊遵飞老师荣获全国“同课异构”总决赛一等奖
下一条:赵瑞校长率团赴金乡一中考察 |
返回列表 |